酚类化合物(如苯酚、氯酚、硝基苯酚)
酚类化合物是工业废水中常见的有毒污染物,广泛存在于炼油、化工、焦化、制药等行业废水中。
它们通常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,部分酚类(如氯酚、硝基苯酚)更被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,具有致癌、致畸、致突变性,酚类化合物的苯环结构相对稳定,部分取代酚(如硝基酚)的降解难度则更大。
酚类化合物,特别是硝基苯酚,在紫外区有较强的吸收峰,比较适合用紫外光氧化技术进行预处理。
酚类化合物会与H2O2竞争吸收UV光子,从而降低H2O2的光解效率,但足够的紫外光剂量并不会影响·OH的产生速率。
酚类化合物在氧化过程中可能产生多种中间产物,部分中间产物仍具有一定的毒性或对·OH具有抗性,需要设计多级阶梯分步氧化。
其他典型高毒性有机物(如苯系物、多环芳烃、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)
苯系物(BTEX-苯、甲苯、乙苯、二甲苯):常见于石化、炼焦、溶剂使用等行业废水,具有挥发性、毒性和一定的致癌性。
多环芳烃(PAHs):主要来源于煤化工、石油炼制、沥青生产等,多数具有强致癌、致畸、致突变性,疏水性强,易吸附于颗粒物。
药物和个人护理品(PPCPs):来源广泛,包括制药废水、生活污水等,且种类繁多,结构各异,部分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、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风险等。
高毒性物质的分子结构稳定,或对UV光有吸收,或易形成稳定络合物,这些特性均会降低UV/H2O2的处理效率。
理解这些挑战,需选择和设计有效预处理工艺,以强化后续UV/H2O2处理效果的基础。